劝善经
大正藏 No. 2916 劝善经
1卷
劝善经一卷
敕左丞相贾。恍颁下诸州善之 众生。每日念阿弥陀 佛一千。口断恶行善。今年大热无人收刈。有数众病死。第一虐病。第二天行病死。第三赤白痢病死。第四赤眼病死。第五人产病死。第六水痢病死。第七风病死。今劝众生写此经免一门难。写本六亲。见此经不写者灭门。门上傍之得过此难。无福者不可得见此经。其经从南来。正月八日雷电霹雳。 空中有一童子。年四岁。又见一老人在路中。见一蛇身万尺。人头鸟□遂呼老人曰。为太山崩。要女人万万众须得片万万愿着病难差。写此经者得免此难。不信者但看四月一日三家使一牛五男同一妇 僧尼巡门难。写此经流传圣人真言。若袚风却不免难。相劝阿弥陀佛不久见太平时。
劝善经一卷
救诸众生一切苦难经
大正藏 No. 2915 救诸 众生一切苦难经
1卷
救诸众生一切苦难经
天台山中有一老师。年可九□□□□□□□神悲哭眼中泣血唱言。苦□□□□□□□弟子惠通合掌顶礼。眼中泣泪□□□□□灾难如何得免。师报言惠通。□□□□□□众生亡没普念弥勒□□□□□□□已比相相魏之地。正在其中愚□□□□□□□三月四月鬼兵乱起无边无际。八月九月□□□末劫众生行善鬼兵自灭。天地黑闇得免□写一本免一门。写两本免六亲。写三本免一村。流传者是弟子。谤此经者。入阿鼻地狱无有出期。见此经不写者灭门。至心读诵者得成 佛道。
黑风西北起 东南兴鬼兵
永常天地闇 何得心□□
先须断酒肉 贪嗔更莫生
人能慎此事 佛道一时□
救诸众生一切苦难经一卷
观经
大正藏 No. 2914 观经
1卷
佛说观经
观十方佛法 念观十方佛者。坐观东方。廓然大光。唯见一佛。结跏趺坐。举手说法。心明观察。光明相好书然明了。常系在心不令外缘心。若余念摄念令还。如是见者便增至十佛即见十佛。增至百佛。乃至千佛。乃至无量无边佛。若近者则便转远广博。但见诸佛光光相接。心明观察得如是者。复观想东南方亦如上观。既得成已乃至西方。乃至十方亦复如是。既向方方皆见佛。说法与当。复一时往观十方佛。一念所缘周遍得见。定心成就者。于定中见十方佛。皆与已说法疑网悉除得无生忍。若有宿业因缘不见诸佛者。当一日一夜六时忏悔。劝请随喜渐得见佛也。纵使诸佛不为说法。是人心得安乐无诸患也。
五门禅要经云。坐禅法要五门。一者安般。二者不净。三慈心。四观缘。五念佛。安般不净二门。观缘此三门。有内外境界。念佛慈心缘外境界。所以五门者随众生病。若乱心多者教以安般。若贪受多者教以不净。嗔恚多者教以慈心。若着我多教以因缘。若不没心者教以念佛。乃一心观佛。若观佛时当至心。观佛相好。了了分别。已然后闭目忆念在心。若明了即开目。极心观之明了。然后还坐。正身意系念。如前如对真佛。明了无异。即白师云。系念见佛无异。师言。汝还本坐系念额上一心念佛。尔时额上有佛像相。从一至十乃至无边。若行人所见多佛。从额上出者。若去身乃远而还者乃见 大乘人也。三乘人所出佛。还近身作地金色。此诸佛尽人于平如掌。净如镜。观己身明净如地。此名念佛三昧境界。得是境界已白师云。此好境界。此名初门观也。复今系念在心。然后观佛即见诸佛。从心出乃手执琉璃仗。仗两头出。三乘人光焰有大小。如是出已未后佛执仗。在心正立而住。末后住佛。回身还入。先去佛尽来随人。若 小乘人入尽则止。若大乘人入已。悉从身毛孔满于四海。上至有顶。下至风际。如是明已还来人身如净琉璃。所以光明还来人身者。欲示踊猛健疾境界。相好如是已如师云。此名一切念处。以能生诸定故名念处。是邪道上杖者定。相光者智慧相也。此内凡夫境也。复令舍前二观。系心在脐。即一心观脐观脐不久觉脐有动相。谛观不乱。见脐有物。如鹰卵。其色鲜白。即再白师。师云。汝更观在处。乃观已有莲华。琉璃为茎。黄金为台。台上有佛。结跏趺坐。第一佛如脐中。复有莲华。上复有佛。结跏趺坐。如是展转相出。乃至大海边。末后一佛还入第二佛脐。第二佛还入第三佛脐。如是展转还入乃至人脐。佛令为一一佛人。行人脐中已。行人自诸毛孔之回出莲华。满虚 空中。如垂宝璎珞。如是出生诸莲花。尽入脐。行人乃身体柔软。轻悦自见。己身明净如杂宝色。即以白师。师云。大善成定相也。复令有观脐中。即见顶有五瑞相。观已见有一佛。有光中结跏趺坐。更观佛有物。即见佛口中种种莲华出。出已遍满大地。更观五光中佛。见脐中五师子出。已食出莲华。已还入五色光中。佛脐中师子入已五光。及佛即入此顶名师子奋迅三昧定相也。行人观光入佛身已行人作金色。已见脐中有物。如日月明净。见已白师。师云。言更观即见佛。于腋下及腰中出凡四佛。乃出已一一佛放无量日光。日光明净。因日光见四天下色。上至有顶。下至风际。总皆明了。如见掌中。无所挂碍。名为清净解脱也。若见此已还见四佛。从出处如入。入已复见焰光。前入后出。后入前出。左出右入。右出左入。如是竟见自身明净。及水四边圆满净光。名为念佛三昧。在四禅境界也。
修白骨观法 先观身皮肉筋脉总坏尽唯白骨连。色如珂雪光亦如是。若不见者。譬如癞病人。医语言。须饮血色同乳者即当差。其家人令作银器盛血即令饮之。云汝病差也。其病人云。血我当不吃。语云。白乳。汝肯不见中物。悉皆白色耶。汝罪故见是血也。但作乳想。莫念血想也。如是七日即变。为乳也。何况实是白骨。而不能见也 乃见骨人人骨人之中其心生灭相续如线贯珠。如是所见及观外身亦如是。若心故精进不懈怠。如钻燧见烟。穿井见泥。得水不久。若心静即行住坐卧皆见白骨。了了如水澄。清则见面相。浊则不见也。
观佛三昧 佛为法王。能令人得种种善法。是故坐禅之人先当念佛。念佛者能令无量罪灭也。人若念佛。佛亦念人。譬如王念于人怨家不能侵害 念佛亦耳恶法敬为患也。或云。佛不在世。云何忆念之。人自信无过于服。当观如好佛像。如见真佛也。先从肉髻眉毫下至足。复至肉髻相。相谛观还于静处。闭目思念。系心在像。不令他缘。若有余想收之令还。心自观察如意得见。是名观缘定也。当作是念。云我亦不往。像亦不来。乃见佛者当由心定想住也 得观佛言。已然后进观生身便得见之。如对面无异也 念心驰散。多缘恶法。当如乳母看子。不令作恶。或心不肯住。即责之云。生老病死苦常来逼切。若生天上乐着妙欲无有治心。若坠恶道恐怖苦恼即善心不生也 今遇佛教。当至心念佛。种种责已。念心行住坐观。常得见佛也 然后更进生身禅定。已展转则易生身观。法观者既以观像心随相成就。即敛意入定即得见。当因心于像以念。生身观云。如坐于菩提树下。光明头照相奇特。又如鹿苑中为五比丘说四谛法时。又如耆舍崛山放大光明为大众说 般若法时。随用一处。系念在心。不令散乱。心想既得住。即便见佛。乃举身快乐贯彻四支。譬如热得清凉寒遇温室。世间之乐无已喻法身。法观者已于空中见佛生身。当因生身观内法身。 十力四无所畏 十八不共法大悲无量善业。如人先见金瓶内有宝珠。所以法身真妙。神智无比。无近无远。无难无易。无边世界悉在目前 无有一法而不知者。一切法无所不了。是故行人当专念不令散乱。若心有余缘即摄之令还。复复次一切命过者。知当死时。先悉诸根如投大坑。发至梵天。甚大怖畏。无边死贼唯佛力能救拔。兴种种人天 涅槃乐。复次一切诸佛世世常为一切众生故不惜身命。如释迦佛。为太子时出游见癞人。即敕医言。须得生人血饮之乃差矣。太子云。是人难得一死一生即不可也 即以自身与之。令病愈矣。佛为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佛恩深过父母过也 假使一切人悉为一分二分。分中当念佛。不应余念。如是种种功德随念行事。若此念成断除结缚。乃至可得无生忍。若不得定即生六欲天中。最尊第一。后生诸佛前也。
无量寿佛观 无量寿观者。有二种人。钝根者先观额上一寸无皮但见赤骨。念念在心不令他缘。心若有余念摄之令还。如是成已。令变赤骨方可一寸令白如雪。既如是已令观自身。皆白骨亦如雪色。得成已又观身骨。作琉璃色。光明清净。观彻表里。如是见已。又令琉璃身中放日光。自近乃远遍满阎浮唯见光明。又摄其光入于身中。既入尽已复放如初。凡诸观行从易及难。初少后多。从身中放日光已。即于光中观阿弥陀佛。其佛身放大光明。向西端坐。相谛观。然后总观其身。结跏趺坐。如紫金山。系念在之。妙相不令他缘。若有余念收之令还。与佛对坐无异。如是不久便可得见也 若利根者。乃便观作日光。然光明想法界光明。乃于光中观之。便可见佛也 行者若欲生为净土者。当作是观也 乃观诸法实相云。世间如梦如幻皆无实者。但以颠倒虚妄之□横起烦恼受诸罪报。如人见小儿共争。瓦石土木等便生嗔闷。观诸世间亦复如是。当与大悲誓愿度一切有情。常伏其心。修行二忍。所为众生忍法忍也。众生忍者。若恒沙等众生扣恶心。于己分乃不生嗔恚也。种种恭敬不生欢喜也。又观众生无先无后。若有先者则无因缘。是即无初。若无初者亦无中后。如是观者□堕常断二边。用安隐道观诸众生。不生邪见。是名众生忍也。法忍者。当观诸清净毕竟空想。心无挂碍能忍。是名法忍也 新发心者。虽未得此法忍者。当如是修习也。又观诸毕竟空想。而于众生常兴大悲。凡有善事无皆回向愿生无量寿佛国也。
佛说观经一卷
七女观经
大正藏 No. 2913 七女观经
1卷
佛说七女观经
闻如是。一时佛说七女观经。昔冥缘王有七女觉世非常。不着缯彩衣服。不着指镮臂钏。不捉香油涂身。岁三长斋月六斋。姊妹相将诣父王殿前。稽首白王。女等前身积罪无福。今值女身处。其深宫眼无所见。求王放女出城游观。王告女言。我作天下之文万基之主。有苑园浴地华台楼观。亦可观之。何用出城观乎。女对王曰。虽有苑园浴池华台楼观。可悦乐耳。非女游观之处。王即听之。出城东门。到其冢间。见一死尸。膀胀烂臭。狐狼践踏。形骸异处。姊妹相将。绕尸三匝。涕零号泣。我等女身会当如是。姊妹七人各说一偈言。
第一女说偈言。
□□重其身 如似好宝珠
企视鹅容步 姿则欲入居
□死弃冢间 禽兽竞共疽
一切皆如是 何用于世殊
第二女说偈言。
譬如一身居 人去宅无光
身死如神誓 乃知此非常
今睹死尸观 忽然遇豺狼
一切皆如是 安得有久长
第三女说偈言。
譬如马驾车 车破而马去
四大解散时 魂神依何住
初集四大时 来从何所处
乃知此非常 唯福可恃怙
第四女说偈言。
譬如好城墎 众人乐安居
所求未厌足 何其忽 空虚
人命如草木 春长冬以枯
唯有修福德 智慧随身躯
第五女说偈言。
人之不修福 譬如乘船渡
四大乖离时 如船舍岸去
地定风不动 火微水还故
身非神常宅 安得久长处
第六女说偈言。
如人好庄严 形着诸缯彩
自纵取时荣 故使欲人待
侹然不动摇 其神安所在
观世冢间尸 将来宜应改
第七女说偈言。
如雀在瓶中 罗縠覆其口
縠穿雀飞去 神明随所受
四大和合时 如雀瓶中有
唯有修善福 智慧随身首
第四忉利天王从天来下。到诸女前。问女言。汝等何所求欲使汝得之。诸女良久不答。复问女言。汝等何所求欲使汝得之。一女言乞愿无根无须无枝无叶。于其中生是则为乐。一女复愿。常无 五欲。常处寂静。耳餐法音。目睹圣教。是则为乐。一女复愿。幽幽冥冥犹如虚空。登愿玄觉。常睹圣容。是则为乐。天帝语诸女言。止止。汝之所愿无想。吾不能得日月中王使汝得之。于是七女皆得道果。
佛说七女观经
无常三启经
大正藏 No. 2912 无常三启经
1卷
佛说无常三启经
□□□□□□□ 修者咸到无为岸
法云法雨润群生 能除热恼蠲众病
难化之徒使调顺 随机引导非强力
稽首归依真圣众 八辈上人能离染
金刚智杵破邪山 永断无始相缠缚
始从鹿苑至双林 随佛一代弘真教
各称本缘行化已 灰身灭智证无生
稽首总敬 三宝尊 是谓正因能普济
生死迷愚镇沉溺 咸令出离至菩提
生者皆归死 容颜尽变衰 强力病所侵
无能免斯者 假使妙高山 劫尽皆散坏
大海深无□ 亦复皆枯竭 大地及日月
时至皆归尽 未曾有一事 不被无常吞
上生非相处 下至转轮王 七宝镇随身
千子常围绕 如其寿命尽 须臾不暂停
还漂死海中 随缘受众苦 循环 三界内
犹如汲井轮 亦如蚕作茧 吐丝还自缚
无上诸 世尊 独觉 声闻众 尚舍无常身
何况诸凡夫 父母及妻子 兄弟并眷属
目观生死隔 云何不愁叹 是故劝诸子
谛听真实法 共舍无常处 当行不死门
佛教如甘露 除热得清凉 一心应善听
能灭诸烦恼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佛告诸苾刍。有三种法。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何者为三。谓老病死。汝诸苾刍。此老病死。于诸世间。实不可爱。实不光泽。实不可念。实不称意。若老病死世间无者。 如来应正等觉不出于世为诸 众生说所证法及调伏事。是故应知此老病死。于诸世间。是不可爱。是不光泽。是不可念。是不称意。由此三事。如来应正等觉。出现于世为诸众生说所证法及调伏事。尔时世尊重说颂曰。
外事庄采咸归坏 内身衰变亦同然
唯有胜法不灭亡 诸有智人应善察
此老病死皆共嫌 形仪丑恶极可厌
少年容貌暂时停 不久咸悉成枯悴
假使寿命满百年 终归不免无常逼
老病死苦常随逐 恒与众生作无利
尔时世尊说是经已。诸苾刍众天龙药叉干达婆阿苏洛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常求诸欲境 不行于善事 云何保形命
不见死来侵 命根气欲尽 支节悉分离
众苦与死俱 此时徒叹恨 两目俱翻上
死刀随业下 意想并慞惶 无能相救济
长喘连胸急 噎气喉中干 死王催伺命
亲属徒相守 诸识皆昏昧 行入险城中
亲知咸弃舍 任黑绳牵去 将至琰摩王
随业而受报 胜因生善道 恶业堕泥犁
明眼无过慧 黑闇不过痴 病不越怨家
大怖无过死 有生皆必死 造罪苦忉身
当勤策三业 恒修于福智 眷属皆舍去
财货任他将 但持自善根 险道充粮食
譬如路傍树 暂息非久停 车马及妻儿
不久皆如是 譬如群宿鸟 夜聚旦随飞
死去别亲知 乖离亦如是 唯有佛菩提
是真归依处 依经我略说 智者善应思
天阿苏罗药叉等 来听法者应至心
拥护佛法使长存 各各勤行世尊教
诸有听徒来至此 或在地上或居 空
常于人世起慈心 日夜自身依法住
愿诸世界常安隐 无边福智益群生
所有罪业并销除 远离众苦归圆寂
恒用戒香涂莹体 常持定服以资身
菩提妙花遍庄严 随所住处常安乐
佛说无常三启经一卷(初后赞叹乃是尊者马鸣取经意而集造中是正经金口所说事有三开故云三启也)
赞僧功德经
大正藏 No. 2911 赞 僧功德经
1卷
赞僧功德经
阿含经中略集出 叹大□□□□□
□□□□□□□ 以大梵音赞僧宝
如地坚牢□□□ □□□□□□□
我末法中出家人 常住僧赞□□□
□□□□□□□ 志求菩提微妙果
于浊苦恶世界中 常在 如来清净众
僧中或有求四果 或以证果在僧中
此等八辈诸上人 和合僧中常不断
或有头陀常乞食 或有山间乐寂静
乃至于微细戒中 不犯如来严命教
或有深广学智慧 或有息虑习诸禅
并皆集在僧众中 犹如百川归大海
殊胜妙宝大德僧 长养 众生功德种
能与人天胜果者 无过 佛法僧宝众
善心僧中施掬水 获福多于大海量
微尘尚可有算期 僧中施宝无有尽
若人当来求远离 越于 生死贫穷河
应当速疾志诚心 于僧宝中树因果
于此最妙良福田 若有种植功德子
当来收获无边畔 由如云中含大雨
施者不筹量度者 平等奉施无二心
是人方可能堪任 受人天中胜如果
无量功德具庄严 大悲 世尊弟子众
凡人肉眼难分别 由如灰覆于火上
或有外现犯戒相 内秘无量诸功德
应当信顺崇重之 贤圣愚凡不可测
或有外现具威仪 或示未能舍其欲
外相人观谓凡夫 不妨内即是其圣
内如四种庵罗果 生熟难分不可别
如来弟子亦如是 有戒无戒亦难辨
是故殷勤劝诸人 不听毁骂僧宝众
若欲不沉沦苦海 常当敬重植良田
常欲□中受乐者 亦当供养苾刍僧
勿以凡夫下劣心 分别如来弟子众
若有清信士女等 能于十念生信心
平等供养苾刍僧 是人获得无量报
若于僧中起邪见 当来定堕三恶道
世尊亲自以梵音 金口弘宣诚不妄
宁以利刀割其舌 或以捻杵碎其身
不应一念嗔恚心 谤毁如来净僧众
宁以吞大热铁丸 宁便口中出猛焰
不应戏论以一言 毁骂出家清净众
宁以利刀自屠割 残害支节毁肌肤
不应戏笑调凡愚 何咒打骂苾刍众
宁以自手挑两目 宁于多劫受生盲
其于习行离欲人 不应恶眼而瞻视
宁毁精舍及制多 宁焚七宝舍利塔
勿于僧中出恶言 诽谤如来清净众
毁塔之人自堕落 经无量劫受诸苦
好说众僧短长者 自堕亦引无量众
是故智者善思量 勿于僧中起轻慢
善自防护口业非 莫谈此持彼犯戒
若一恶言毁沙门 当堕泥犁受极苦
从地狱出得人身 即招聋盲喑哑报
世间多有愚劣人 谈说僧尼诸过恶
因兹堕落恶道中 永劫沉沦没苦海
大悲世尊礼大众 尊敬和合大德僧
诸佛尚自致殷勤 何况凡夫轻慢众
世间多有信心人 崇重世尊弟子者
闻说 三宝短长时 怨于僧中起邪见
因此退败诸善人 毁坏如来清净众
不见贤劫千世尊 是故智者应思忖
昔有俱迦离苾刍 以一恶言骂僧众
犹落钵头磨地狱 舌被犁耕数万段
亦有迦叶佛弟子 谤毁无量世间人
承斯恶业舍残形 还受耕舌地狱苦
沙门怀忿毁诸人 尚招无量口业报
何况无戒白衣人 骂僧免堕恶道者
是故智人不应骂 乃至草木砖瓦等
况毁清净出家人 习行离欲善法者
纵使欲火炽烧心 点污尸罗清净戒
不久速能自忏除 还入如来圣众位
如人暂迷失其道 有目还能寻本路
苾刍虽犯世尊禁 虽然暂犯还能灭
如人平地蹶脚时 有足还能而速起
苾刍虽暂缺尸罗 虽犯不久还能补
犹如世间金宝器 虽破其价一种贵
木器纵然全不漏 不可比于破宝器
破禁苾刍虽无戒 初心出家功德胜
百千万亿白衣人 功德纵多不及彼
出家弟子能堪任 继嗣如来末代法
万德无量在俗人 不能须臾弘圣教
最下犯禁破戒僧 供养由获万亿报
是故世尊赞胜因 天上人中受尊贵
是故殷勤劝诸人 勿毁如来僧宝众
今生习恶因缘故 当来业成亦毁佛
缘兹身口意业支 永断世间人天种
当堕三涂恶道中 亿劫沉沦无休息
若于清众起正信 无有毁谤名僧罪
常能防护口业过 不谈如来僧宝众
若人于僧有骂罪 应须志诚速求忏
于僧勿起憍慢心 来生受苦必当悔
如僧刹那有功德 其福不容于大地
何况经月累岁年 坚持如来严禁戒
是人持戒功德报 佛于一劫说不尽
况余凡俗知其边 福等虚 空无有量
当知功德广庄严 释迦如来僧宝众
是故不听在家者 毁辱打骂出家僧
纵见沙门犯戒时 当宽其意勿嫌毁
如入芳丛采妙花 不应摘选枯枝叶
广大清净佛法海 多有持戒精修者
其中纵有犯威仪 白衣不应生毁谤
譬如田中新苗稼 于中亦有稗莠草
应可一种敬良田 不应拣选生分别
是以世尊制诸人 不听毁谤沙门众
唯当尊重生敬心 同此受胜诸天报
佛日灭没虽久远 僧宝连晖传法灯
由如龙王降甘雨 大地萠芽普洽润
和合僧宝亦如是 雨于如来妙法雨
滋润枯渴诸群生 长养善牙功德种
于多劫中宿植田 得为如来弟子众
处在贤圣法海中 饮妙解脱甘露味
传持世尊末代教 流化十方诸国土
利益一切诸众生 令佛法轮恒不绝
佛法久后灭没时 伽蓝精舍毁成聚
龛塔尊像并荒良 设欲供养难可得
壁画僧形不可见 何况得闻于正法
人身难得生人中 佛法难逢今已遇
如何于妙良福田 不种当来功德种
冥路悬远不可达 当办资粮备前所
善福田中不种植 当来险路之资粮
是故诸人应善思 闻经僧中应惠施
依经我略赞僧宝 功德无量遍虚空
回施一切诸群生 愿共当来值弥勒
金有陀罗尼经
大正藏 No. 2910 金有陀罗尼经
1卷
金有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如篱。与药叉□□□金刚手俱。
尔时天百施往 世尊所。到已顶礼 佛足。退□□坐一面已。天帝百施白佛言。世尊。我入战阵而斗战时。以阿修罗幻惑咒术药力堕于负处□已不。唯然愿世尊。慈愍于我为令摧伏阿修罗众幻惑咒术及药力故。善说最胜大密之咒。时薄伽梵告天帝百施曰。憍尸迦如是如是。与阿修罗而斗战时。实以明咒秘咒药力而堕负处。憍尸迦。为哀愍故今说明咒。欲令幻惑时咒退散斗战诤讼悉皆消灭。一切秘咒及诸药等而得断除。说于明咒。尔时薄伽梵说大金有明咒曰。我今为说三无数劫。诸余外道行者遍游挂形。而起恶思作诸障碍。我从彼来所有幻惑一切明咒悉能降伏。六度圆满。断除诸余外道行者遍游挂形诸恼乱。因明咒秘咒药及一切诸 魔朋党大明之咒。憍尸迦。汝当摄受诸有情故受持最胜大秘密咒。天帝白言。如是世尊。唯然受教。尔时世尊。即说金有大明咒曰。
怛也他唵 希你希你 希离希离 命离命离 希明离 你希你希 你希啰秘你 干佐那波羝 哺羝哆满怛啰 阿地讫梨羝 闭羝闭羝 闭哆满怛啰 阿地迦啰羝 诃那诃那 诃婆诃婆 亲驮亲驮 频那频那 薄伽跋羝 佐曳秘佐曳 攒婆你悉谈婆你 畔驮你 牟诃你 阿牟伽烁羝 驮啰你 讫利那讫梨那 迦多奈磨那婆 攒婆也攒婆也 畔佐也畔佐也 悉谈婆也 悉啖婆也 畔驮也畔驮也 牟诃也牟诃也
所有一切。若天幻惑。若龙幻惑。若药叉幻惑。若罗刹幻惑。若紧那罗幻惑。若干闼婆幻惑。若阿修罗幻惑。若莫呼洛迦幻惑。若大腹行幻惑。若持明咒幻惑。若持明咒成就王幻惑。若仙幻惑。若持一切明咒幻惑。若群生幻惑。若一切幻惑。
啰罗啰罗啰佐也啰佐也 妒磨睹磨 妒妒磨 啰婆啰婆 啰婆那 作割兰单 伽兰他你 诃那诃那 萨婆鞞哆 奢咄嚧难 悉谈婆也 秀延悉谈婆也 苏南悉谈婆也 婆嚧难悉谈婆也 恶你寅悉谈婆也 郁干 哆梨哆梨 梨驮 啰羝惟 驮啰宁 波奢诃悉羝 弊奢他也婆世那 若有于我能为怨敌诸贼嗔恚具恶心斗诤极诤欲作一切无利益者 诃那诃那 哆诃哆诃 波佐波佐 半佐也半佐也 攒婆也攒婆也 悉谈婆也悉谈婆也 半驮也半驮也 牟诃也牟诃也 摩诃牟诃你 薄伽跋羝诃 于一切怖畏娆恼疾疫愿守护我叺驮诃
憍尸迦。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若王若王大臣。能忆念此金有明咒者。彼无他怖畏。于彼部党他所敌军不能侵恼。亦非天亦非龙。亦非药叉亦非干闼婆。亦非阿修罗。亦非紧那罗。亦非莫呼洛迦。亦非持明咒者。亦非飞 空母等。亦不非时而持寿命明咒秘咒一切诸药不能为害。他所敌军不能侵绕。他所敌军而不伤命。刀不能害。水火毒药明咒秘咒一切诸药而不能侵。还着于彼自作教随喜造罪彼之处所。憍尸迦。是故净信苾刍苾刍尼。乌波索迦乌波斯迦。善男子善女人等。以此明咒咒水七遍。自洗其身能护于身。若有欲令于一切怖畏一切娆恼一切疫疾一切明咒一切秘咒一切诸药一切厌蛊而超过者。当念此金有明咒。若王若王大臣。若欲摧他军众伏他军众。亦当念此金有明咒。若咒线七遍作七结已系于身上。若咒水七遍能护自身。若有书写于一切怖畏无障碍陀罗尼。或能受持。或系胫下若置高幢入军阵者。善安得脱。以此金咒威神之力。内族眷嘱善安超过。未成能成。若欲摧伏诸明咒者。于白线上咒七遍已作七结者。能系摧伏。若欲摧诸幻惑者。取冢间土咒七遍已而散掷者。能摧幻惑。论竞之时欲禁其口。取秦萩蓠咒七遍已而啮嚼者。一切言论悉能对答。受持读诵而称赞者。一切诸罪悉皆消灭。却往于彼造作之者及思惟所。或系于绳及水自护者。于彼身。上。一切明咒秘咒诸药不能为害。未成辨者悉能成辨。彼所求事一切顺从。时薄伽梵说是经已。天帝百施闻佛所说信受奉行。
金有陀罗尼经一卷
地藏菩萨经
大正藏 No. 2909 地藏 菩萨经
1卷
佛说地藏菩萨经
尔时地藏菩萨住在南方琉璃世界。以净天眼观地狱之中受苦 众生。铁碓捣铁磨磨铁犁耕铁锯解。镬汤涌沸猛火旦天。饥则吞热铁丸。渴饮铜汁。受诸苦恼无有休息。地藏菩萨不忍见之。即从南方来到地狱中。与阎罗王共同一处别床而座。有四种因缘。一者恐阎罗王断罪不凭。二者恐文案交错。三者未合死。四者受罪了出地狱池边。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造地藏菩萨像。写地藏菩萨经。及念地藏菩萨名。此人定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从一天堂至一天堂。若有人造地藏菩萨像。写地藏菩萨经。及念地藏菩萨名。此人定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人舍命之日。地藏菩萨亲自来迎。常得与地藏菩萨共同一处。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地藏菩萨经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王品
大正藏 No. 2908 大方广 佛华严经普贤 菩萨行愿王品
1卷
大方广佛花严经普贤菩萨行愿王品
应在十方刹土中 游于三世人师子
彼等诸佛我无遗 以净身口意稽首
为修普贤行愿力 诸佛现于意想中
俯身量等刹土尘 虔心敬礼诸最胜
于一尘上微尘佛 居中佛子众围绕
如是法界尽无遗 诸佛满中应信解
彼诸德海叹无尽 妙响枝海众言音
诸佛功德我称扬 一切善逝我今赞
最上妙花及花鬘 铃铎涂香及宝盖
最上灯明及烧香 供养彼等诸最胜
众妙衣服及薰香 最上间错庄严具
积妙香末等须弥 供养彼等诸最胜
供养无上广大者 以信持献诸最胜
乐修普贤行者力 稽首供养诸最胜
贪嗔痴力所持故 身业口业及意业
我曾所有造罪者 悉皆随类别别忏
十方最胜及佛子 缘觉 声闻学无学
众生所修何福德 于彼我皆尽随喜
谁于十方作世灯 渐得菩提证无着
我于彼等诸导师 劝请转于无上轮
或乐趣于 涅槃者 皆为利乐诸有情
或乐住世刹尘劫 我当合掌应劝请
礼拜供养及忏悔 劝请随喜及启发
我所积集少善根 皆为回向于菩提
过去十方一切佛 谁住于世应供养
未来所有诸 世尊 愿证菩提速圆满
应是十方诸刹土 愿皆广大成清净
趣菩提树等觉者 愿诸佛子皆圆满
十方所有众生类 愿无病苦常安乐
众生所有诸法义 愿所希望同得成
菩提之行我修行 愿所生处知宿命
世世舍身受身处 愿常出处成具足
依诸最胜学修行 普贤之行为圆满
戒行无垢最清净 愿无瑕缺常奉持
天龙夜叉鸠槃荼 人及非人等诸类
随其所有诸言音 我皆于彼为说法
淳善精勤修诸度 愿常莫忘菩提心
所有诸幢成罪者 愿皆消灭永无余
于业若等诸 魔道 解脱逍遥行世间
不着于水若莲花 修行无碍如日月
所有刹量及方所 恶趣众苦使消除
置诸有情安乐中 饶益诸趣群生类
圆满修习菩提故 随入众生诸行中
开示普贤诸行愿 尽未来劫为修行
谁有同我行此行 愿与彼等常相随
身业口业及意业 与彼所行愿为一
谁乐利我诸善友 开示普贤行愿者
愿与彼等常相逢 于彼永无违背意
佛子所饶众道师 现前常得亲瞻仰
于彼应行大供养 尽未来劫倦无时
护持诸佛胜妙法 普示修行菩提者
若净普贤菩萨行 尽未来劫应修行
于诸有中轮转时 福德智慧获无尽
定慧方便诸解脱 愿成无尽诸德藏
于一尘上微尘刹 彼刹无边佛无量
居中佛子众围绕 行菩提行应瞻仰
如是无尽诸方所 毫端之上三世量
佛海及与刹土海 劫海修行要应入
一言音枝诸语海 皆是诸佛净言枝
随其诸趣所乐声 常使入于佛音响
游于三世诸最胜 如法转于诸法轮
彼等诸佛无尽音 以智慧力我应入
若入未来诸劫时 刹那之顷我应入
谁于三世劫等量 刹那随分入修行
谁游三世人师子 彼等刹那我瞻仰
常于彼等所行境 如幻解脱力入中
谁以三世庄严刹 悉皆建立一尘上
如是无尽诸方所 入诸佛刹庄严中
所有未来诸世灯 当成种觉转法轮
示现涅槃趣真际 诸导师所我应往
普及速疾诸神力 普及普门诸乘力
普及诸行福德力 普及普遍慈等力
普及诸善福德力 无着所成大智力
智慧方便定慧力 真实成就菩提力
能最清净诸业力 破坏一切苦恼力
摧伏一切诸魔力 圆满普贤行行力
诸众刹海令清净 诸有情海令解脱
诸众法海令得见 诸众智海令得观
诸众行海令清净 诸众愿海令圆满
诸佛众海应供养 劫海修行无倦时
谁游三世诸最胜 菩提行愿众差别
修普贤行等觉已 彼尽无遗我圆满
诸佛子中最威势 是故号之为普贤
智者能同修彼行 是等诸善应回向
身业口业意业净 诸行清净众刹净
普贤如何尽回向 愿我亦同于彼行
皆善普贤之行故 文殊之行亦应行
尽未来劫倦无时 彼之所作应圆满
愿所修行无有量 愿诸福德亦无边
虽住无量诸胜行 彼诸神变要应知
尽于虚 空所有际 众生无量际亦然
所有业际烦恼际 我之愿际量亦尔
应是十方无量刹 以宝庄严献诸佛
人及诸贤众妙乐 经劫尘刹持布施
谁闻如是回向经 于胜菩提生信解
若能于此一生信 即成最胜功德聚
谁发普贤此行愿 是即舍离诸恶趣
亦名远离诸恶友 是人速见阿弥陀
是等获最安乐寿 现世亦招如意乐
普贤菩萨如云何 此等不久亦如是
谁为无明力所转 造五无间等诸罪
若能称此普贤行 速疾消灭永无余
智慧端严诸相具 种族毫尊悉圆满
如魔外道无能如 三界一切咸供养
速趣自在菩提树 为利有情坐于彼
成等正觉转法轮 降伏一切魔军众
谁于普贤此行愿 受持读诵及开演
彼之果报唯佛知 于胜菩提莫疑惑
文殊雄猛及所知 普贤菩萨亦如是
我依彼范而修行 此等诸善悉回向
游于三世诸最善 于回向中最上者
我以此等诸善根 为修普贤行回向
我若临欲命终时 除遣一切诸盖障
现前亲睹弥陀尊 速往游于极乐国
到彼此等诸行愿 愿悉分明皆现前
如是无遗我圆满 尽于世界利群生
极乐殊丽佛道场 生彼胜妙莲华中
亲于最善弥陀前 愿我于中得授记
我于彼所授记已 获得无量亿神通
以智慧力遍十方 于诸众生广饶益
大方广佛花严经普贤菩萨行愿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