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执行秘书莫妮克·巴尔比称中国对沙漠的治理可成为全球楷模,因为它强调了生态系统、经济和人之间的平衡。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7月2日报道,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曾因条件艰苦、居民生活赤贫而被称为“死亡之海”。沙丘吞噬了人们曾居住、放羊的草原。在过去30年里,中国制定了解决这些地区的沙漠化问题的计划,而且中国人相信随着干旱、贫困、缺水成为严重问题,这一模式可以在世界不同地区复制。
中国抗沙漠化:局部成就,整体退化
每年的6月17日是联合国发起的“世界防治荒漠化日”。全球土地荒漠化将是里约热内卢气候峰会绕不开的议题。而中国正是一个深受荒漠化之苦的国家。
中国是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是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样说,不仅因为中国沙漠化土地面积广漠。根据中国国家林业局于2011年4月公布的数字,中国沙漠以及半沙漠的面积约为17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的18%。这个面积是德国国土面积的近5倍。中国沙漠化的严重性还在于牵涉的人口数字巨大,它在中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近4亿人的生活。
“绿家园环保组织”的张俊峰说,虽然沙漠化的速度是缓慢的,但演进的严峻态势非常明显。尤其在中国北方地区,不论水源,还是土地,情势严重。10年前,一些湖泊的蓄水量还很大,但现在很大部分湖水却干枯了。
频繁的沙尘暴现象

人们熟悉的沙尘暴便是土地干燥沙化之后,在大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自然灾害。有关的记载显示,沙尘暴现象近50年来越来越频繁发生。1993年在中国西北部发生的一次超强沙尘暴,造成了100多人死亡。1998年春季的沙尘暴从中国西北地区一路东行南下,不仅京津河北地区,就连长江下游的北部,都遭遇飘悬于空气中的沙粒,并持续多日。其间,浮沙同降雨云系相遇之后,有的地方下泥雨,有的地方下泥沙。宁夏自治区的银川市不得不关闭了机场。
恢复土地的生态,需要300年
中国的治沙漠化专家认为,通过植树造林和保护自然的活动,中国有可能将目前沙漠中的53万平方公里恢复原始生态,不过,这需要300年时间。去年,中国国家林业局公布了他们组织开展的第4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的结果。这次调查从2005年至2009年持续了5年。调查结果首次显示出沙漠化得到控制的迹象,即5年当中,沙漠平均每年减小1717平方公里,5年共减少了约8587平方公里,比前一次调查提高了40%的效率。
但张俊峰却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即”局部成就,整体退化”。他说,在某些治理的地方,出现了好转,但整体而言,退化仍然严重。

为减缓沙漠化的速度,除需要大量资金的保证外 – 人们预估10年内耗资2000亿人民币,还需战胜一系列难题。比如在四川西北部山区,那里的沙漠不但没有减小,相反还在持续扩大。英国《卫报》在分析这一现象时曾写道,当地干部对土地耕种和使用水源的限制全然不顾。
地球升温1度,沙漠面积增长17%
气候变暖是沙漠化的另一重要原因。科学家设置的模型显示,地球气温如果上升一度,沙漠面积便会扩大17%。环保志愿者张俊峰说, “气候本身发生变化,我们人类使用能源增长发生的变化,最后的结局体现在全球各地,而且各不相同,” 中国西部和北部的沙漠化现象便是”全球气候变化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具体体现。”
因此,张俊峰认为,治理沙漠化不能停留在表层,而要深入到气候变化的本原。目前,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着眼,人类的活动与自然变化之间的关联,他说,”很遗憾,还缺乏透彻的认知。”
作者:李鱼
中国治理沙漠化:旷日持久的战役
自2009年一项中德合作治理宁夏沙漠化的项目启动以来,虽在项目实施地取得了成果,但整个中国的沙漠化形势依旧严峻。
今年(2013年)60岁的宁夏农民孙延辉(音译)一辈子都和沙漠为邻。他所在的村庄毗邻毛乌素沙漠。他头戴草帽,身穿蓝衫,为图凉快,敞着上衣,黝黑的面容刻有常年风吹日晒的痕迹。孙延辉艰难地走过今天被低矮灌木等植物阻挡住最多沙的沙丘。不远处可以看到毛乌素沙漠的裸露的流动沙丘。中德财政合作中国北方荒漠化综合治理宁夏项目于2009年启动,旨在控制沙漠扩大、以免沙漠继续逼近并吞噬周围的村庄。孙延辉总有这样的担心,他说:”大风一起,沙尘到处都是,我就得把沙子一桶一桶从院子里抬出去。如果不在沙漠种树造林的话,我们整个村庄恐怕都会被沙尘淹没。”
问题严重

沙漠化是中国目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超过四分之一的中国领土已成沙漠。沙化面积每天都在扩大。银川市林业管理局的领导王其萧(音译)发起了一个沙漠监测项目,出资近100万欧元的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 Entwicklungsbank)是该项目的赞助方之一。王其萧伸出手臂在空中画半圆状,手指指向毛乌素沙漠的沙丘,他说:”当我们在04至05年为找到一个合适的监控位置而勘查这片地区的期间,沙漠迅速扩大,原因还是一样的:过度放牧和开垦,加之干旱,结果就到处都能看到这种裸露的移动沙丘。”
局部胜利

沙漠化给中国的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沙尘暴,春季多发,从中国西北向东蔓延,北京也深受其害。王其萧蹲下身去,拨开第一束灌木,向记者展示他们为控制和治理沙漠化而付出的辛勤劳动:”我们用把秸秆压缩成方块放进沙里,连成一张大网,这样一来沙子就不会轻易移动,然后我们就在这里种植快速生长的草丛和灌木,利用这种技术,我们便可以固定沙丘。”沙丘看上去就像被这个网络埋没,约500名周围的村民曾帮忙用秸秆织网。在2009到2013年四年期间,宁夏该项目实施地的植被覆盖面积从5%升至85%。王其萧对这个结果表示满意,他说:”我们可能能看到两边都是绿的,这是我们努力执行这个项目4、5年后的结果。前方中间可以看到,以前这里是什么样子了。像这样的情况现在变少了。大部分的沙丘重新被绿化、被稳固了。”
中国全国范围内尚未解除警报。沙漠化推进速度已达每年1700平方公里。虽然这只是90年代初速度的一半,但演进的态势依然严峻。
作者:ARD 编译: 安静